不愧是HBO,能把这世纪悬案拍成这样!

发表于:2022-05-17 10:02:07   稿源:吉剧网 浏览量:26

真实罪犯故事改编,是很有吸引力的一行字。

每次看到真实历史被搬到荧幕上,我们还会被一种奇异的感受唤醒,这些不是精心设计的桥段。

嫉妒、仇恨、嫌恶、压抑......

充满灵气的演员们,他们的眼神和一举一动似乎不再是纯粹的演绎。

而是重新将湮灭的历史展出。

最近,HBO再次祭出一个名案——

《阶梯之间》

这部作品根据2001年著名“小说家杀妻案”改编。

这个案子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搬上荧幕了。

此前,网飞Netflix出品了这个案子的13集纪录片,在MTC上轰出92的高分。

这个故事有很多噱头——

知名小说家杀妻,双性疑云,猫头鹰可能是凶手。

华人神探李昌钰参与过这个案子。

很多人认识李昌钰,是因为他鉴识过几个全球重大的案件,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桃色案、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等。

但小说家到底杀妻没有,至今也是一个谜题。

于是,不少媒体在报道这个案子时,会形容是“李昌钰都没破的案”。

剧集的导演和编剧安东尼奥·坎波斯,在2008年第一次关注到这个案子。

那个时候,一位制片人把这个案子的纪录片寄给了他,认为导演会对这个题材感兴趣改编。

数年里,导演也一直关注着案件的发展。

2017年,这个案子才正式结案。

历时16年,事件告终。

但在很多人眼里,这依旧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悬案。

迈克·彼得森,这个被冠上杀妻凶手的小说家,自始自终没有承认过杀妻行为,只承认了法庭的证据足以让他判刑。

很多年后,导演意识到整起案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人们只愿把自己已掌握的,当作唯一相信的真理。

在本剧中,他企图还原这个案件背后的意义,用非线性叙事,把观众往带到故事的不同方向,让他们在确定和不确定中摇摆。

这不是一个还原真相的故事。

而是一个大胆的实验。

剧集开始于案件发生的2001年,一个冬日凌晨。

美国北卡州达勒姆市警方接到报警,一个中年男人紧张地说,妻子从楼梯上跌下来了,还有呼吸,但已经昏迷。

慌忙之中,挂断电话。

五分钟之后,他再次报警说,妻子已经没有了呼吸。

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头。

男人是迈克·彼得森,一个小有名气的军事作家。

他的妻子凯瑟琳,是国际著名电讯设备企业北电网络的高层。

两人是二婚,但在外人看来,他们家庭算是很完美的。

非常典型的上流社会家庭,住在千平豪宅中。

剧集一开始就切入案情,对这一家人的背景环境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但是,我们依旧能看出他们生活的痕迹。

家里的柜子和书桌上有着中国的艺术品,瓷器,还有一些中东的装饰品。

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一家人的社会阶层以及审美趣味。

然而,在凯瑟琳跌下楼梯之后,这个上流家庭的滤镜开始碎裂。

警方接到第二通电话后,几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

但是,凯瑟琳的瞳孔明显放大,血迹都干得差不多了。

她,可能已经死了好一阵了。

现场的场景可以用惊悚形容。

楼梯上的血液,四处喷溅。

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从楼梯上摔下的人,能摔成这种状况。

她没有明显的骨折,倒有不少外部的小伤口,类似钝器所伤。

接下来,法医进一步鉴定。

妻子的指甲缝里,有血和松针。

她身上有35处割伤和挫伤,仅仅后脑就有7处撕裂伤,左侧甲状软骨上角破裂,有可能被人勒过脖子。

整体看起来不太像当场死亡。

迈克,成为了案件的重要嫌疑人。

在这一刻起,故事开始呈现出不同的视角,站在不同视角下的人,就会以不同的角度去推断迈克的行为。

在执法机构眼中,迈克有重大作案嫌疑。

从现场的证物来看,凯瑟琳不太像摔死的。

在另一部人眼里,迈克是绝不可能犯案。

迈克夫妻关系融洽,他没有任何作案动机作案,凯瑟琳摔下楼梯的场景里,迈克也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伤痛。

剧集厉害的地方就是,它客观地还原了整个悬案的双方视角。

一派人,从有罪论证的角度出发。

一次警方的搜查中,他们在迈克的电脑中,发现不少男性色情图片,尺度之大令人咋舌。

迈克是双性恋者,在妻子之外和不少同性“友人”有着过密的关系。

这种开放式的关系,本身就暗藏情感杀机。

警方推论,凯瑟琳是在当晚发现了迈克的秘密,两人发生争吵,后被对方殴打致死。

此外,在剧情之外,这个案件还有一个关于迈克的重大嫌疑点。

1985年,也就是案件发生的16年前,迈克曾经也卷入到一场离奇死亡案件中。

那个时候,迈克曾在德国工作,11月的一天,他到访一位女同事家,之后,这位女同事被发现离奇倒毙在自家楼梯之下。

当时,案件很快结案,女同事的死亡被定性为脑中风。

后来,迈克领养了女同事的两名女儿,因此,他也获得了同事的6万美元积蓄。

这个案件越来越轰动后,警方还对16年前的陈案重新开棺验尸,女同事的头部也发现了很多裂口,有类似钝器打击的痕迹。

这一系列疑点,让媒体舆论,社会讨论一边倒地给迈克做了有罪推论。

但是,案子讲的是证据。

以上这些,都是有罪推论,并没有实打实的证据。

有罪推论这个词汇很有意思,它本身就带着强烈的主观判断,而主观判断这件事,是贯穿这个悬案的最关键议题。

从警方,从媒体,从案件相关人士,都是带着非常主观的态度来看待迈克有罪与否的。

所以,这个案件如今看来,就是罗生门的现实演绎版本。

每个人,都阐述自己看到的。

每个人,只相信自己相信的。

对于坚持迈克无罪的人眼里,他们看到的是另一重现实。

当时,为了取得确凿证据,警方找来国家调查局的血液分析员迪福和华裔神探李昌钰。

但是两人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福迪认为,凯瑟琳头部遭到了连续的钝器打击,他断定迈克尔是用钝器打死妻子的。

而李昌钰认为,这不太像是一场谋杀,楼梯口很窄,没有足够的空间挥舞被认定为凶器的吹火棍,如果凶手反复攻击受害者头部,鲜血是会飞溅到同一个地方,但案发现场的血却是四处飞溅。

最后,李昌钰的结论没有被采取。

因为李昌钰的亚裔身份以及憋足口音,让司法机构产生了不好的观感。

但是后来,案件神奇反转了。

福迪是个不折不扣的执法枉法者,他曾在多起案件中制造假证、谎报检测结果,还造成一个无辜者坐了17年冤狱。

他对此类案件完全没有鉴定经验,出具的庭审材料完全出于主观臆断。

而在剧集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段落。

法医检测出具报告,死者身上伤口很多,不能判断是人为还是意外,目前只能确定死因是失血过多。

但是,执法官员却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发问——

没有凶器,哪儿来的伤口和失血。

执法官用带着命令式的口气,让法医修改了鉴定报告。

小说家杀妻案,这个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

但是,它漫长的取证和庭审过程中,却展现了比整个案情更复杂的社会人性和司法困境。

人们的主观判断,对司法公正的干预。

在网飞的《楼梯悬案》纪录片中,我们也看到这个案件的神奇演绎。

这个纪录片的剪辑师和当事人迈克竟然谈起了恋爱,所以这部纪录片里很多对迈克不利的关键证物证言都缺失了。

而更多的是,整个案件中司法暗黑的一面。

于是,评论区也是各种大战。

认为迈克有罪的和认为迈克无罪的大动干戈。

认为制作方戴有色眼镜拍片的,和认为制作方有勇气和司法机构开战的大动干戈。

于是,在这一次的《阶梯之间》,我们在片头看到一行福音——

“我生于世间,为真相做见证,凡信奉真相的人应该听听我的声音”

“真相,那是什么?”

“何为真相”是这一次的剧集的关键问题,也是剧集不同于纪录片的意义。

它不再于纠结这一档陈年旧案,不纠结迈克到底杀人与否,而是通过重新叙事,让观众看到一个死亡案件在不同人的眼里,是可以有多角度诠释的。

人们只会把自己偏好的叙事当成故事的真相。

世界上,每个人都活在罗生门中。

放下主观才是正义的开始。

推荐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