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明星资料  »  邵华

邵华

邵华

别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星座:
身高:
0CM
体重:
0KG
出生地:
延安
出生日期:
2019-05-10
职业:
毕业院校:
代表作:
简介:
影人简介 邵华(1919---1991年),祖籍浙江定海,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37年高中毕业,到上海环球打字所工作,业余演戏。1938年正式从艺,加入唐槐秋领导的上海中国旅行剧...更多>>
''
简介
影人简介
  邵华(1919---1991年),祖籍浙江定海,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37年高中毕业,到上海环球打字所工作,业余演戏。1938年正式从艺,加入唐槐秋领导的上海中国旅行剧团。1947年任上海沪剧团、越剧团导演。至解放前,演出过近80部话剧。主要有《水仙花》(饰陶宪甫)、《洪宣娇》(杨秀清)、《阿Q正传》(假洋鬼子)、《林冲夜奔》(高俅)、《绿窗红泪》、《岳飞》等,其中《日出》、《雷雨》、《原野》三剧中的男性角色,除去周冲、福生、小顺子之外,几乎全都演过。还在天一、国华等影片公司参拍过《洪宣娇》(杨秀清)、《美艳亲王》(舅舅莫昌盛)、《马路英雄》、《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影片。在上海沪剧团、越剧团期间,改编、导演过《妇女心》、《白毛女》、《九伴衣》等剧目。  1949年12月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从1950年到1964年,在剧院35个剧目中,塑造了27个神采各异的角色。主要有《西望长安》(栗晚成)、《钦差大臣》(勃布钦斯基)、《尤利乌斯·伏契克》(纳粹军法官)、《伽里略传》(大主教)、《法西斯细菌》(秦正谊)、《抓壮丁》(姜国富)、《家》(五老爷)、《上海屋檐下》(黄父)、《红色风暴》(领事顾弗、魏老太爷)、《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拍卖人)、《沙恭达罗》(小丑摩达威耶)以及《保尔柯察金》、《屈原》、《记忆犹新》、《杜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远方青年》等等。从1976年到1985年退休,他又塑造过《曙光》(地主刘雨霁、国军旅长副官)、《东进东进》(欧阳紫石)、《猜一猜淮来吃晚餐》(瑞恩主教)、《红鼻子》(董事长彭孝柏)、《金子》(赵父)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其中重演版话剧《上海屋檐下》获1983年文化部表演一等奖。  一生演出话剧120多部,绝大部分是配角,以细致刻划人物而著称,被人称为廿演配角的艺术家。解放后,参拍影片主要有《黄花岭》富农宋福山、《林家铺子》钱猢狲、《青春之歌》魏老三、《抓壮丁》佃农姜国富、《南征北战》敌李军长、《烽火少年》椎木、《二泉映月》钟师傅、《孔雀公主》巫师、《远离人群的地方》教授杨泽泗、《金鞋》白眉毛老汉等。电视剧主要有《四世同堂》祁老人、《家、春、秋》高老太爷、《团圆恨》杜知府、《红红的雨花石》车夫等。其中《四世同堂》和《家春秋》众口皆碑,是其影视代表作。
早年经历

邵华,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10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其父陈振亚,湖南石门人,是1927年参加平江起义的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乌鲁木齐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其母张文秋,湖北京山县人。是位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巾帼英雄,是京山县党的创建人之一。

1939年,邵华随父母途经新疆去苏联,被军阀盛世才扣留软禁在迪化(今乌鲁木齐)。

1942年9月,盛世才将他们全家及在新疆工作的160多名中共产党员,一起关进了监狱,度过了四年饥寒交迫、铁窗牢门的狱中生活。在狱中,她同大一些的孩子,与长辈一起粉碎了敌人企图分化瓦解我们队伍的阴谋,并参加了绝食斗争。四年狱中生活,他们同父辈一样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愧为“小八路”的光荣号。

1946年6月,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营救一下,敌人被迫无条件释放了这批政治犯,邵华和大家一起回到了延安。从此,她就跟随革命队伍南北转战。从延安到太行山,又从西柏坡到北京。在解放战争的征途上,土改时,她当过宣传员;在太行山区,她扭过秧歌,演过活报剧;在河北平山县,她演过“兄妹开荒”和“血泪仇”;她在马背上、在硝烟中度过了少年时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她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进入中直育英小学学习,相继加入少先队和共青团。

1953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被保送进师大女附中学习,曾担任过班长和团书。

1956考入北京女一中高中部学习。

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到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1961年再回到北京大学读书。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60年,邵华与毛岸青结婚,由于毛岸青的身体一直不好,邵华多年来一直照顾病中的丈夫。

1970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毛泽东同志为他取名为毛新宇。

1995年,身为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的邵华,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15个女将军之一。

个人生活

由于邵华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在邵华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毛岸青。邵华曾说:“我一直是毛岸青的小妹妹,开始我是把他当哥哥来看,最后才发展到这一步的。散步的时候他总是挽着我,因为在苏联长大的人很习惯挽着,很习惯一件大衣两个人披着,很浪漫,我当时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在街上走觉得有点太醒目。

1959年,从苏联治疗归国后的毛岸青到大连南山宾馆休养。其时,毛岸英已经在朝鲜战场牺牲,根据大连市公安局警卫处原处长张世保回忆,毛泽东的亲家母张文秋有意与毛泽东再续亲缘,于是就趁毛岸英妻子刘松林的妹妹邵华(原名张少华)放寒假之机,带其到大连疗养,“多少有些相亲的色彩”。

不曾想,毛岸青和邵华一见如故,聊得很是投机。此后,二人鸿雁传书频频。毛泽东得知此事后,还特意致信毛岸青:“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全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后来,按照双方老人的意愿,市委特地为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邵华办理临时转入辽宁师范学院插班学习的手续,一来这里学习比较宽松,二来邵华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毛岸青在一起。

196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婚礼由中共大连市委第一书记郭述深亲自主持,邵华代表毛岸青讲话。

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产下一子,毛泽东为其取名“新宇”,即“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之意。

2008年6月24日18时28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将军因乳腺癌扩散,在北京301医院去世,终年69岁。

社会活动

邵华病情危重时,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她在病床上,常常久久地盯着电视屏幕,灾区的一切都牵动着她的心。她和100余名摄影家发出了抗震救灾倡议书,她还参与了中国摄协主席团摄影作品的义卖活动。后来,她已经虚弱得无法说话,只能用口型表达意思,还叮嘱毛新宇代表全家向灾区捐款,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在邵华一生的岁月中,对毛泽东的深情怀念是她身上巨大的动力。她始终把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那颗心可鉴、可颂,那份情至纯、至真!为弘扬毛泽东思想,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她日夜奔走操劳。